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上一篇文章我們探討了「腸道」與「皮膚」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——也就是「腸膚軸」的概念。腸道菌群的失衡、屏障功能受損與腸漏(Leaky gut)以及壞菌產生的內毒素(LPS),都可能引發全身性的發炎反應,造成痘痘、敏感、乾燥、暗沉甚至加速老化等困擾。
了解腸膚軸原理後,這篇文章和下篇文章就是要為大家獻上實證有效的「三補」和「三不」的原則,透過這些具體的實踐策略。針對每一個原則,我都會列出 WHY 和 HOW,來分別討論為什麼這些原則會有助於改善膚況,以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實踐這些原則。
就讓我們一起透過「養腸」來達到「美肌抗老」的目標吧!
想要養好腸道、擁有健康美肌,我們可以從「增加」對腸道和肌膚有益的元素著手:
還記得我們在上篇提到的「腸道戰場 × 皮膚戰場」嗎?當腸道菌叢失衡,等於免疫系統的指揮鏈出現漏洞,這時候益生菌就像是空降支援的友軍部隊,進駐腸道、穩定局勢。
具體來說,益生菌能跟壞菌搶資源、搶地盤,還會主動黏附在腸壁上、建立「微生物屏障」(就像下圍棋一樣!),避免壞菌入侵。部分益生菌還能分泌天然抗菌物質,對抗潛在病原。更厲害的是,特定菌株(如乳酸菌、雙歧桿菌)已被研究證實,能夠調節免疫系統、降低發炎反應,並幫助維持腸道屏障完整,減少腸漏與系統性發炎,間接穩定膚況、減少泛紅、乾癢與反覆長痘。1
其實不只吃益生菌產品,我們也可以從飲食中攝取到不少益生菌唷:
如果說益生菌是腸道戰場上的士兵,那麼益生質就是後勤的糧食補給。益生質本身雖然不會直接被人體吸收,但對腸道裡的「好菌」來說,卻是珍貴又高效的能量來源。它們主要來自膳食纖維與寡糖成分,能被益生菌選擇性地利用,特別有利於像是比菲德氏菌與乳酸桿菌這類好菌的增殖與活化。
當好菌吃飽吃好,便會產生對人體極具價值的代謝物,尤其是我們在上篇一直提到的 短鏈脂肪酸(SCFAs)。這些小小的分子不僅是腸道上皮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,還能強化腸道屏障、調節免疫反應、降低發炎程度,甚至有研究指出,它們可能間接參與皮膚的抗老與穩定機制。換句話說,讓好菌吃得對、產得好,就是養出好膚質的起點。2
對,沒錯,就是這麼的簡單暴力!想餵飽腸道裡的好菌,其實不需要特殊食材,只要回到天然、原型、未過度加工的食物就能做到。日常飲食中可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天然食物,例如:
當飲食內容充滿多種纖維,足夠提供給好菌大軍們戰備時的前線補給包,好菌大軍自然元氣滿滿,腸道穩定,肌膚也就更不容易鬧脾氣。
當腸道菌群失衡、腸道屏障發時生,往往會伴隨著慢性發炎反應,而這樣的發炎過程幾乎都伴隨著一個看不見的破壞者——氧化壓力(Oxidative stress)。
所謂氧化壓力,就是自由基產生過多、人體內建的抗氧化系統來不及處理,結果自由基開始攻擊細胞,導致細胞膜受損、膠原蛋白流失、色素沉積加速,也就是我們熟悉的:皮膚暗沉、鬆弛、老化提早報到。3
這時候,抗氧化營養素就像是體內的「清道夫部隊」,能主動「捕捉」過剩的自由基,把這些造成細胞壓力的因子中和、清除。雖然抗氧化的作用是全身性的,但一旦體內發炎指數下降,氧化壓力減輕,皮膚也會出現「看得見」的變化——膚色穩定、暗沉減少、老化速度放緩。這就是從內調整,讓肌膚回歸自然透亮和抗老的關鍵之一。
要補充抗氧化營養素,其實不必靠瓶瓶罐罐,最實用的方法就是吃進各種顏色的蔬果與天然食物。這就是所謂的「彩虹蔬果飲食法(Rainbow diet)」:不同顏色的天然食材,代表不同種類的植化素與抗氧化成分,每一種都扮演著清道夫系統的重要角色。除了清除自由基之外,這些抗氧化營養素還能在腸道中調整腸道環境,在肌膚幫助膠原蛋白合成、降低皮膚因紫外線產生的氧化傷害。4
以下是幾種關鍵的抗氧化營養素與它們常見的天然來源:
當你的飲食顏色越豐富,你的體內抗氧化系統就越完整,肌膚也越有餘裕對抗歲月與壓力帶來的影響。
以上「補好菌、補纖維、補抗氧化物」三補原則,不只是幫助腸道回到平衡狀態,也等於為肌膚搭好免疫系統與修復力的後盾。但!光是「補」還不夠,還得懂得「減」——減少那些正在默默破壞腸道與肌膚的干擾因子。下一篇,我們將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出發,解析三個引發腸道與膚況不穩的關鍵觸發點,幫助你從源頭調整體質、優化膚況。